时间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图片新闻
观看《鼓楼那些事儿》 聆听时代最强音
分享到:
作者:翟林霞  发布时间:2024-03-01 12:23:16 打印 字号: | |

为更准确把握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,做深做实新时代能动司法,近日,莎车县人民法院民二庭党支部组织干警观看了话剧《鼓楼那些事儿》。

该剧以“背包法官”赵晓海负责的鼓楼社区为缩影,讲述赵晓海骑着电动车、背着国徽走街串巷,用专业知识和真诚的态度调和矛盾,以聊家常的方式普法宣传,在社区不断穿梭中化解一起又一起的矛盾纠纷的故事。剧中赵晓海作为社区巡回法官的形象十分鲜活,那些生动的纠纷处理场景,让干警们对自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通过法官“接地气”的语言方式,“小案不小办”的原则和“如我在诉、情同此心”的态度,将矛盾未诉先办、息诉止争,体现出了中华民族“以德服人、以文化人”的精神,宣扬了文明、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,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。一纸判决,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,却不一定能够解开当事人的‘心结’。‘心结’没有打开,案件也就没有真正了结。”观看《鼓楼那些事儿》,让干警们再一次认识新时代审判理念的价值追求,既要追求公平正义,又要做到案结事了,打开当事人的心结,还要让法律有人情味,变得有温度,这就需要基层法院人用耐心和知识解决各类纠纷,用爱与信仰守护一方正义,让法治宣传既能教育人,又能鼓励人,用润物细无声的感动共同助力中国法治建设的时代音符。

法官左拉克孜·吐尔孙表示,要认真学习赵晓海法官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的精神,学习剧中接地气的办案方式,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,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公正和效率。

法官助理努尔斯曼·艾尼瓦尔表示,观看话剧感受颇深,作为一名法官助理,不仅仅是法律的执行者,也是法律普及和社会和谐的推动者,要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,脚踏实地,用老百姓听得懂的、具有人情味的语言与群众沟通,用专业的法律素养和司法为民的初心帮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。

书记员靳晶晶表示,观看话剧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,要以“背包法官”为榜样,学习他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献的精神,在今后的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,更好地把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落到实处,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
 
来源:民二庭
责任编辑:姜小东